2019年8月,在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上,首次有一位希腊翻译家获奖。他是索提里斯·查理克亚斯,一位用希腊语诠释中国文化的“中国通”。他花费数十年将《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翻译成希腊文,并将《呐喊》《你是一条河》等中国现当代小说带到希腊,让更多希腊人得以了解中国文化。当面交谈,查理克亚斯对于中国古代先贤思想的广泛涉猎和入木三分的解读,让人赞叹不已。
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各民族人民进行文化交流互鉴的文化基础。通过阅读文学经典,世界各国人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加深感情。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文学经典的翻译和传播,促进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从而助力实现民心相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战场”上,为团结抗疫而奔走疾呼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赢得了中国社会广泛尊重,也让很多中国人对其家乡埃塞俄比亚增添了一份亲近感。作为谭德塞任职埃塞俄比亚外交部时期的“老同事”,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对于抗疫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深有感悟。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托加表达了对中国全力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赞赏,并对推动埃中关系更上一层楼满怀期待。
埃中关系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丰硕合作成果,也让我们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充满信心。发展对华关系始终是埃塞俄比亚外交政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将基于互信互惠的原则继续呵护两国友谊。
米拉·艾哈迈德(Mira Ahmed),埃及中国事务研究员、青年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和作家。毕业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已发表译作包括毕飞宇的《推拿》、鲁迅的《狂人日记》《伤逝》、劳马的《心里话》等,同时翻译王蒙、贾平凹、魏微、熊育群、王小波等中国知名作家的中国短篇小说、散文及诗歌刊登于埃及文学新闻报、开罗报纸、多哈杂志等阿拉伯知名报刊杂志。2017年翻译《推拿》获得第三届文学新闻报的最高翻译奖,2019年翻译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获首届全埃中国当代小说青年翻译大赛一等奖。目前米拉翻译的《这边风景》(王
图志